第85章 兵籍-《花间令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官员思索一番,沉吟着回答:“除非……除非……”
    “除非什么?”
    “除非是在景昌十二年前就改过了,那一年先皇让兵部重理兵籍名册,从那之后,便监管造册,,没有漏洞可钻。若是在景昌十二年之前,管得并不严,军中都是自行登录,无人督查。你可以找一找那时候的原始籍册。”
    阿泽若有所思。
    此时城门外,一个兵卒骑马疾驰冲进城门,一边疾驰,一边喊着:“八百里加急!八百里加急!”
    百姓们连忙让开一条道路,快马疾驰而去。
    白小笙正在街边摆摊,赶紧收拾东西闪到街边。
    “八百里加急?看来出大事了。”
    百姓们议论纷纷,还不知即将发生什么。
    太尉府书房里,贾太尉正在看公文,只见丫鬟扶着贾夫人进来。
    贾太尉赶紧放下公文,迎上前去,问:“夫人,你怎么来了?”
    “我刚去看过潘公子,看到他和箐儿相敬如宾的样子,箐儿终身有托,很是欣慰。”
    “可我看夫人眉间怎么似有愁云?”
    贾夫人担忧地说:“我在想那个要置潘公子于死地的刺客,他这次没有成功,会不会还有下次?箐儿下个月就要大婚,到时候鱼龙混杂,万一再出状况……”
    “夫人放心,有了这次前车之鉴,婚礼的时候我一定全程亲自把关,确保无虞。”
    听了丈夫的保证,贾夫人点点头。此时一个仆人拿着一封信跑进来,上气不接下气。
    “大人,刚收到的八百里加急!”
    贾太尉接过信拆开一看,面色一变,喊道:“备车,我要进宫面圣!”
    说着,匆匆而出。
    潘樾和杨采薇在房间里听到动静,隔窗望去,看见仆人小跑去备车,贾太尉已换了一身官服,步履匆匆带人离开。
    潘樾蹙眉看着,自言自语:“都这个时辰了,贾太尉还要进宫?”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夜幕低垂,房内点着油灯。
    郡主快步进来,焦急地说:“出事了,驻守西北的外军因拖欠军饷哗变,姜胡人趁机入侵,边关丧失数城才稳住局面。”
    潘樾疑惑:“西北外军驻守重要州镇,由宗室诸王充任都督,大司马辖制,军饷怎么会出问题?”
    “话虽如此没错,但西北外军的军饷一直由盐税专供,可就在前不久,市场上突然冒出大量姜胡人的青盐,青盐价格低廉,导致官盐积压,发不出军饷,军营中有人趁机闹事,说是守将中饱私囊,守将派人镇压,混乱中死了一个士兵,最终酿成这次哗变。”
    杨采薇和潘樾惊讶,对视一眼。
    杨采薇说:“原来,在禾阳失踪的那批盐,都去了西北。用私盐打压官盐,借着这个由头制造军队哗变,让边境失守,引姜胡入侵,这才是水波纹组织的最终目的!”
    “是不是最终目的尚未可知,我总觉得幕后主使费十年之功打入朝廷,应该有更深的筹谋,绝非一城一池那么简单。”潘樾略一思忖,说:“我得尽快离开这里,把这个幕后人物揪出来!”
    郡主忧心:“可你的伤还没恢复……”
    “死不了。”潘樾说。
    *
    第二天,潘樾已经回到疏雨院,杨采薇正在给他换药,阿泽进来禀报。
    “公子,我去吏部查了所有京官的籍贯,没有一人是陇西人氏。”
    杨采薇疑惑:“不可能吧,陇西是西北重镇,怎么会一个也没有。”
    “官员名单我仔细核对了数遍,绝不会有错。”
    潘樾摆摆手,阿泽退下。
    “我们唯一的线索也断了。”潘樾叹了口气。
    杨采薇没有搭话,潘樾抬头看她,见杨采薇在皱眉思索,手下意识撕着桌案上的画。
    潘樾连忙抽了一张白纸塞到她的手边,杨采薇浑然不觉,继续撕着。
    别人思考费脑,她却是费手……潘樾心中失笑,问:“你在想什么?”
    杨采薇回答:“我在想陇西可能有什么了不得的秘密,要是能去查访一番,说不定会有收获。”
    “陇西远在千里之外,何必兴师动众,找个熟悉陇西的人问问不就知道了。”
    “熟悉陇西的人……对了,我想起来了,有一个人对陇西极为熟悉。”
    两人异口同声:“上官兰。”		
      
    第(3/3)页